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信息化 >> 物联网 >> 正文
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物联网融入生活便利多
 
来源:北青网    责任编辑:信息编辑部     时间: 2023-09-08
[字号: ]

温室“大脑”实时监测并控制蔬菜长势,为蔬菜种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操作员借助传感设备,远程操控桥吊装卸集装箱,提高工作效率;智能温湿度计联动智能设备,调整室内温湿度,营造宜人的室内环境……这些智慧化操作的背后,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日前公布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共有139家申报单位通过评审。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从生产制造、公共服务到个人消费,移动物联网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

为“菜篮子”赋能

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博会的基质栽培展示区,大柿子、黑圆茄和麻椒等新增加的品种个个长势饱满。长春农博园研究员赵寒冬说:“温室通过农业物联网对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进行控制,为种植蔬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们把每个展区小环境内适合的温度和光照都设定好,控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调节,温度不够的时候就自动关窗、太阳光照不够时就自动将遮阳帘降下。”赵寒冬说,这里还有智能溯源管理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详细了解该作物从育苗到采摘的整个过程信息,确保产品质量。

借助智能物联网控制技术为“菜篮子”赋能,长春农博园并不是个例。走进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放映垫江县农业物联网的实时监控,展示了水分、温度、虫害等信息,并远程控制无人机喷洒农药和自动灌溉平台。在毕桥村的国家级水稻试验基地中,插秧、施肥、喷洒农药……这些原本耗时费力的环节,都不再需要纯人工作业完成,从一株秧苗到一把麦穗,数字乡村的成果跃然田间。

浙江省绍兴市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让“汗水农业”变身“智慧农业”,加快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智慧农业’,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农业生产中的短板。”

走入寻常百姓家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产业数字化加快,生活智慧化提速。在上海市的洋山港四期码头,岸桥自动装卸集装箱,无人导引运输车往返穿梭。百公里外,操作员推动手柄即可远程操控桥吊,时延仅为百微秒。借助华为物联网技术,上海洋山港智慧港口运营模式实现新升级,过去配载一艘船需要4小时,现在只需15分钟,码头吞吐量和作业效率居全球前列。

从智慧港口转向日常生活,来到家庭卧室,悬挂在墙上的智能温湿度计,能够快速精准感知室内温湿变化,并联动空调、加湿器等智能设备,及时调出宜人的室内环境。“企业投身移动物联网领域,拓展出了广阔市场空间。”秒秒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梁于阳介绍。

在江苏省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的旺庄养老院里,每一位入住老人胸前都佩戴着一张卡片。这张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卡片可以获取老人的位置信息,同时与移动护理系统、视频监控联动。老人发生突发状况、跌倒、身体不适时可以一键报警,减少意外事故发生。不仅如此,从车联网到智慧路,从智慧校园到智慧医疗……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已经走入当地寻常百姓家。

终端用户超20.5亿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284.4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0.5亿,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日益巩固。

世界物联网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何绪明日前在2023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上表示,中国今年建设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有望超过300万个,数字经济产业化,已进入政府和企业的核心,数字新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30%。

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表示:“近年来,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生态建设。”

目前,中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行业应用正不断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以及消费者物联网等领域拓展。

为持续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8月发布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

【字号: 打印本稿 关闭
友情链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郑州市人民政府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