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信息化 >> 两化融合 >> 正文
山东:两化融合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信息编辑部     时间: 2014-04-02
[字号: ]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应对国际竞争格局调整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少军在日前介绍《山东2013年度工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时指出。

据了解,山东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9.6%。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44.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

“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比例大幅增加,表明全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层次正在从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跃升。”杨少军说,2013年,山东省成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评测中心,切实加强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本次量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共有包括350户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企业在内的1707家规模以上企业参加,覆盖山东轻工、纺织、机械等8个优势行业。

重点区域领跑两化融合

据介绍,山东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阶段分布趋于合理、不同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表现均衡,重点地区成为引领两化融合发展的增长极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6市及2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涉及6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7市)、西部经济隆起带(6市及2县)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得分分别为50、48.2、47.9和46,区域内达到创新突破水平企业数量分别为30家、19家、12家和9家,占全部比例达到49%、31%、20%和15%。

从17市数据看,2012年大多数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烟台、淄博、青岛的企业平均得分排在前三位,分别是67.8、64.2和56.9。淄博、菏泽和德州得分增长最快,分别增长了29.6、15.4、12.5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的市地还有枣庄和聊城。从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阶段分布来看,烟台、淄博的企业均达到单项覆盖以上水平,达到创新突破水平的企业数量分别占到本市的7%和12%。日照、莱芜处于起步建设的企业比例相对较高,均占到本市全部企业的55%。

 “不同行业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同,应抓住不同行业的关键薄弱环节进行分类指导,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从关键环节突破,促进两化融合推广普及。”杨少军坦言,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阶段,贡献度平均增长6.9个百分点,两化融合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环节。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衡量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看其对生产经营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大幅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果,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杨少军对记者表示。

当前,山东省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企业发展面临的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主要矛盾日益突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少军介绍,从近两年山东省开展两化融合评估的结果来看,两化融合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直接作用显著,而且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越高,其贡献度越大。如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业务效率、财务优化、创新能力等指标,以及衡量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成本、销售利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

据报告显示,处于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阶段的山东省工业企业竞争力得分分别为53.3、60.1、64.3、69.7,经济社会效益得分分别为50.7、61.9、70.1、75.4。融合水平每提升一个阶段,竞争力平均增长5.5个百分点,经济社会效益平均增长8.2个百分点。

“下一步山东省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全省"十二五"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要求,必须坚持把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杨少军说。

【字号: 打印本稿 关闭
友情链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郑州市人民政府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